第6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为了制药,我需要一些器物,你报给管家,让他立刻吩咐下去尽快备齐,救人如救火。”

    婢女一听,连忙道:“苏大人尽管吩咐,下人们绝不敢有丝毫怠慢。”

    苏晏用旁边书案上的笔墨,在纸上写下林林总总的工具和材料:竹条纱布棉花做的过滤漏斗、底部带孔的大竹管、菜籽油、炭粉(他备注到,最好用兽金炭或银骨炭,炭粉越纯净越好)、蒸馏水、白醋、海草……

    这一大罐绿毛是未提纯的青霉菌,不能直接使用在沈柒身上,否则他十有八九会死于霉菌分泌物,而且比不用药死得更快。

    虽说苏晏前世看过不少杂书,有一本唐人闲笔上曾提到过,长安的裁缝被剪刀扎伤手,伤口发炎化脓,便是用长满绿毛的糨糊敷涂,最后治好了——但这只是孤例,万一是因为那个裁缝伤口不大又走了狗屎运呢?万一是作者瞎忽悠呢?

    这办法太原生态了,危险性极大,苏晏不敢用。

    那么就只能试着自己提炼了。

    青霉素的土法提炼,前世网络上遍地都是,苏晏也看过,十分怀疑成功率。

    因为高产菌株基本都来自实验室培育,自然突变的概率很低。更何况前期需要至少七天的培育时间。培养液虽然容易获取,米汁混合芋汁就行,但时间有限,他不得不省略这一步,只能寄希望于僧人们几十口芥菜大缸里长满的青霉菌,以量取胜。

    过滤漏斗可以现做,材料简单,只是需要注意消毒。

    蒸馏水也不困难,这个时代盛产花露,去花露作坊就能买到。

    酸性水就用白醋。

    碱性水,没有苏打,就用海草煮汁。海草可以在水产店买到。早在宋代京师就已经有了水产店,蛤蜊干、瑶柱、虾米等都能从海边运来,更何况是商业和物流更加发达的铭代。

    分离管……这个比较复杂,实在是没法现做,只能用下方带孔的竹管勉强凑合着用。

    沈府的管家是沈柒千挑万选的,精明能干,拿到单子立刻分工派遣仆役,采买的采买、制作的制作、熬煮的熬煮,前后用了一个时辰,紧赶慢赶,终于将所有器物备齐。

    苏晏第一次把理论化为实际,操作起来格外小心翼翼,唯恐哪一步行差踏错,导致前功尽弃。

    他跳过菌株培育这一步,直接用漏斗过滤那一罐子绿毛水,然后加入菜籽油搅拌静置。液体分为了三层,只有最下层水溶性物质中含有青霉素,从竹管下方小孔导出。

    这样的溶液还有很多杂质,需要进一步分离和提纯。

    他将炭粉加入溶液中搅拌。炭粉会吸收青霉素,接着注入蒸馏水,洗出不纯物质;注入白醋,洗掉碱性杂质;注入海草煮的汁,使青霉素从炭粉中脱离。这样,从竹管最下端的导流棉条里流出的,就是较为纯净的青霉素了。

    为了验证这些青霉素是否有效,需要做药效鉴定,但需要时间。这是苏晏——准确地说是沈柒最缺乏的,跳过不管。

    最后一步是做皮试,如果是青霉素过敏体质……就当他之前所有工夫全都白费,沈千户也只能自求多福。

    没有注射器械,只能挑用极微少的量,点在伤口皮肤边缘,苏晏几乎是屏息静气地等待。两刻钟后,没有任何异常,他大是松了口气。

    使用青霉素时本该静脉输液,或者肌肉注射,但没有相应器械,他只能学乡村赤脚医生,将青霉素直接敷涂在沈柒后背的创面上,进行消炎杀菌。

    到了最后这一步,所有能做的,苏晏已经竭尽全力做了。

    剩下的,只有看天意,看沈柒自身的体质和运气。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这招如果起效,一两个时辰内便能见分晓。苏晏打算守在沈柒身边,对婢女道:“你先退下吧,这里交给我了。”

    婢女将换了新水的铜盆、干净纱布等一干物件备齐后,躬身退下。

    其时已是黄昏,斜阳透过窗棱射入,余晖融融如金。苏晏在冷水盆里拧了汗巾,擦拭沈柒滚烫的额头,不时更换。又用荻管吸取盐糖水,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