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前贺霖来找他,见他不在,便坐在殿中吃茶点、啃果子,翘着二郎腿等,被礼官看到,好一通规谏。如今这孩子却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似的,规矩多了,沉稳多了,也……生分多了。

    太子远远的就朝他行礼:“恭迎父皇。儿臣是来向父皇请安的。”

    景隆帝走到他面前,仔细端详——的确如蓝喜前些日所言,太子瘦了、晒黑了,但精神还是饱满的,面上骄纵飞扬的意气淡去,仿佛将锋锐藏在了匣中。

    皇帝短暂地出了神。

    太子感到异样,唤了声:“父皇?”

    皇帝回神,淡淡道:“行了,朕好着呢,你回东宫罢。”

    太子憋屈得很,但没有发作,问道:“父皇不问问儿臣,赈粮调包案查得如何了?”

    皇帝漫不经心地点点头,往殿内走去。

    太子跟在皇帝身后,无意间瞥见他颈侧半枚带血痂的牙印,在衣领间若隐若现,脸色乍变——

    谁敢咬伤天子,还咬在这般亲密的部位?

    后宫?那些小意顺承的妃子没这个胆。唯一一个敢恃宠生娇的卫氏,如今也封门闭宫被关了起来。

    宫外?

    太子想起了一个人,脸色顿时青白交加,难看极了。

    他心里一忽儿自我安慰:不会的,父皇爱端架子,又克己自律,就算对清河有那意思,也不会轻易跨过君臣这条线。一忽儿又想:端了那么久,万一端不住了呢?这世上除了清河这个无视尊卑的,谁敢咬天子!

    如此思来想去,心底越发焦躁,简直五内俱焚,强行忍着不露在面上。

    皇帝往桌案后一坐,端起新沏的普洱,眼皮抬也不抬:“坐下说。”

    太子极力平复情绪,咽下喉头的梗塞感,清了清嗓子,开始回禀他所查实的情况。把白纸坊救灾的赈粮从下拨的哪一层开始短斤少两;哪些经手官员参与盗粮冒销;赈粮到了义善局后所剩无几,那名投井的义善局如何受人胁迫,将霉变陈米充作赈粮,导致灾民中毒……诸般内情逐一讲述明白。

    最后太子总结道:“此案一方面是因为户部的部分官吏,不顾国法与民生,不顾父皇的再三提命,冒赈侵贪;另一方面,儿臣认为另有势力利用了官员的贪污行为,设局胁迫,目的并非毒害灾民,而是要借儿臣之手,引出井中那根石柱。”

    景隆帝问:“你认为这‘另有势力’,是什么势力?”

    太子坦然答:“儿臣有证据,怀疑是真空教的阴谋。”

    皇帝没问他要证据,反问:“你可知真空教在京城已被连根拔起,现任教主落网后逃亡?”

    太子坚持:“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身份败露之前的设计布局。”

    皇帝继续逼问:“为的是什么?就为了让你挖出一根石柱,柱子上几句胡言乱语?”

    太子深吸口气,直视天子不怒自威的面容,铿然道:“为的是陷害儿臣,挑拨父皇与儿臣的父子之情!为的是伪造谶谣、散播流言,让天下人陷入大劫将至的恐慌中,动摇我朝民心根基!”

    皇帝闭目沉吟,须臾睁眼又问:“京城的石柱流言,你是如何处理的?”

    “杀一儆百。儿臣命暗探便衣深入市井,抓到不少带头造谣、故意传播者,拷问之下发现其真空教徒的身份,张榜公告揭露其造反阴谋,然后将他们斩首示众。首级与榜文公示数日之后,流言遂绝。”太子年轻的脸上,隐隐浮现出洞察透晰与杀伐决断交织成的锐光。

    皇帝悠悠地喝了口茶,最后问道:“若你在朕的位置上,如何处理户部涉案官员?”

    太子明显地迟疑了一下。

    按他的想法,所有涉案官员,犯法的一律夺职下狱,包庇的一律严查到底,但又觉得有些棘手。因为就连户部尚书徐瑞麒,也担心此案牵涉甚广,不愿他再深查下去,各种敷衍推托。户部那些个资历颇深的老臣,甚至想出各种各样硌硬人的法子来消磨他的锐气。

    更重要的是,天生灵敏的直觉告诉他,这道题不该这么回答。

    心念数转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