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就咬了我一口。”

    “还挺孝顺。”

    “是啊……”

    等给晏宁处理好伤口,金山才走过来,说:“大老爷,石舀已经刷洗干净了。”

    “好。”晏宁起身,“外头冷,你俩把石臼搬进屋里来。然后把锅炉里煮过的竹屑渣舀进木桶,我先看看有多少。”

    “好嘞。”金山依言照做。

    经过持续蒸煮几个昼夜的竹屑已彻底软烂,体积也消减不少。原先正好装满一个木桶,如今只有八成满。

    金山将其舀进石臼里,与金土两人用石锥开始捶捣研磨。

    “这石臼哪儿买的?”许士杰问。

    “不是买的,同孙掌柜借的。我倒是想买个大些的,买不着啊。整个陎州城都找不着这玩意儿。”晏宁坐在小木凳上,叹气说:“这个石臼一次顶多能舀三瓢,实在太耽误事儿了。”

    许士杰给他提建议:“那为何不用石磨来磨?”

    这个法子晏宁倒是考虑过,不过工艺书上既然明明白白写了需使用石臼和石锥进行捶捣,那肯定是有它的用意的。第一次实验,晏宁觉得还严格按照系统给的工艺来做比较靠谱。

    “那也没有啊。”晏宁托着下巴,斜他:“不如许大夫把家里的石磨借来用用?”

    许士杰:“……你当我没说。”

    这一步骤相当漫长且枯燥,他看了一阵就回药铺忙去了。响午之后他去而复返,遇上前来送饭的王阿平,两个接替金山金土手里的石锥接着捶。

    一直快到傍晚,在众人的一番齐心协力下,竹屑终于被捶磨成粘稠、细腻的泥面状。

    接下来便是加入清水进行调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若清水加入过多会导致纸浆过于稀薄而不成型,清水过少则会导致纸浆过稠过厚,分布不均匀。

    “搅匀了再慢慢加水,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一瓢、两瓢、五瓢、八瓢……在加入满满一桶清水之后,晏宁喊了停。

    他以食指沾上些许浆水,捻了捻,不太确定:“这样差不多了吧?”

    “还是有些稠。”许士杰说。

    系统工艺书上给的比例是1:1.5,也就是一桶原材料竹屑配一桶半的清水。晏宁略一思索,决定再加两瓢清水。

    调配完成后正好得到两个木桶的纸浆。他们将纸浆倒入木槽内,再度搅拌。

    待纸浆充分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荡料入帘了。

    用来抄纸的细竹帘非常讲究,因为要求高制作难度大,王老头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做好了三个。竹帘不大不小,差不多是四张A4纸合起来的尺寸。

    许士杰捋起袖子,兴致勃勃:“我先来试试。”

    晏宁怀疑地:“你会么你就瞎试?”

    许士杰:“你不是也不会么?我一个大夫的手不比你稳多了?我不先来你先来?”

    晏宁:“………”很好,有理有据,无法反驳。

    许士杰将竹帘浸入木槽内,舀浆,上下左右晃晃,最后抬起。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模有样。

    随后他将三张捞好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以木桩施力压榨,得出三张薄厚适中的泾纸膜。

    晏宁凑上去仔细查看,面露惊喜。

    “不错不错,深藏不漏啊许大夫。”

    许士杰挑眉:“那是,我这双手可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圣手。”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道理的,譬如这位自称妙手回春的许大夫脸皮也变得越来越厚了。

    不过此时晏宁情绪兴奋高涨,竟然认同了他的自吹自擂。

    泾纸膜以镊子轻轻撕下,再缓缓平铺到温热的壁炉上,以小火慢慢烘干。这个过程并不用等太久,壁炉上的热气使纸张很快变得干燥,一刻钟不到就干透了。

    晏宁将纸张揭下,面色难掩激动。柔韧、舒适、干净,颜色接近米白色,凑近一闻还带有一丝丝若有似无的竹香气。

    这特么不就是他想要的纸吗!

    噢,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