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去坡上开荒种玉米听到作坊今年要如何扩大规模增加产能,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院子门口。

    朝阳似火,斜斜挂在半空中,正当是田间地头最繁忙的时候。

    院子里只有吴凡在打扫鸭圈里的粪便,见到二人,他连忙放下手里的扫帚迎上前。

    “小民拜见知府大人。”

    “起。”董大人面无波澜,淡淡看他一眼:“不必拘礼。”

    晏宁问道:“茶水煮好了不曾?去打壶茶来,走了一路实在口渴。”

    “嗳,这就去。”

    两人稍作歇息,喝了碗茶水后接着去地里巡视。

    四月末,正值玉米开花抽穗期。这时期正是对水和肥需求量大的时期,若是这时候地里缺水缺肥,那必将影响花穗受 | 精结实,导致严重减产。

    董大人即使是踏遍了陎州城所有种植玉米的土地,仍不得不承认云涧溪这十几亩玉米地是种得最好最令人称心如意的。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玉米株在烈日下愈发显得绿意盎然,举目四望皆是即将丰收的喜人景象。

    而河边处,李四和王东正大汗淋漓地往地里挑水浇灌。

    因为干旱,河里水位已降到了原来的一半,去年挖的引水渠失去作用,只能靠挑水来解决。

    万幸晏宁种的这十几亩玉米地都离河不远,不然光是浇地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血。

    穿过玉米地,吴文正在种西红柿的地里琢磨要怎么打叉,瞧见晏宁来了,顿时就像见了救星一般。

    很快,晏.种地小达人.宁的西红柿种植课堂开课了。

    他挑了一株长得高壮的西红柿苗,一边给他们做示范一边讲解要点。

    “像长到这么高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打叉了……不能太早打否则苗株日后长不好,也不能太晚不然就净长枝叶不长果子了……从下往上,两边长出来的侧枝都抹掉不要……顶端留一两个长得最好的枝头让它继续长……像这块地种植的间距大因此最好是留两个头,增加收成……”

    董大人和吴文神情专注,认真听讲,频频点头。

    讲完之后晏老师还特贴心地询问:“都听明白了么?”

    “明白了。”吴文看了看地上被打掉的侧枝,说:“有些可惜了,这枝头已经开花了。”

    “若是留着它,长出来的西红柿又小又涩就罢了,还会影响主枝干长的西红柿,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晏宁说完看向董元卿:“大人可还有疑惑?”

    “暂无。”董元卿莞尔,兴致颇高地夸赞起他来:“晏先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本官受益匪浅。”

    晏宁乐:“为人师者,自然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人您过奖。”

    吴文:“………” 我感觉我有点多余。

    看完西红柿,两人继续去看红薯地。

    与玉米、西红柿不同,红薯是一种藤蔓类植物,叶子和茎杆从插杆成活到开花结果全都是覆在地面上完成的。

    于是当董大人望着眼前这一大片葱葱郁郁、爬得满地都是的红薯苗时,竟有种无从下脚的感觉。

    “这便是你说的新作物,红薯?”他问。

    作者有话说:

    阿肥:你好骚啊你

    被遗忘的许大夫:呵呵。

    这章有评论红包掉落,宝子们多多评论呀,贴贴~

    第104章 董大人:上来,我背你

    “正是。”晏宁用脚把红薯藤翻起来, 说道:“这便是它的茎和叶, 红薯则是长在土里的。”

    董元卿一见地里高高的田垄,不禁问道:“它为何要种在田垄上?”

    与玉米、西红柿的种植方式大相径庭。

    “大人,这您可问到点子上了。”晏宁认真说道:“起垄种植,是红薯增产增收的不二法门。俗话说, 红薯想要种得好, 全看田垄高不高。”

    董大人:“………” 这俗话我怎没听过?

    晏宁:“其一,是因为红薯耐旱却极不耐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