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记得上次一别还是在两年前董大人奉旨出任陎州城知府的时候。不知这两年来,董大人是否别来无恙?皇上可是十分记挂着大人您哪。”

    “谢陛下抬爱,微臣一切安好。”董元卿回道。

    张经事恭敬道:“大人一路车马劳顿,卑职等人已备好酒菜,敬请大人入府歇息。”

    “好好好,咱家这会儿也是饿得饥肠辘辘了,等酒足饭饱之后再同董大人叙叙旧,哈哈。”

    这旧怕是叙不起来的,所有人心知肚明。谁不知道董大人少言寡语,性子又冷,说话办事都是一副公事公办毫无私情的态度,这能聊得起来才怪了。

    几人一同走进府内,海公公笑道:“进入陎州城地界后咱家就瞧见官道两边的地里都已经种上了玉米,看来今年陎州城的百姓都有口福了。”

    “回禀大人。”张经事道:“去年年底时知府大人就已开始筹划此事,并在开春时向所有农户发放了玉米种子并且将玉米的种植方法张贴在公示栏内。直至今年春末,陎州城辖内地界均已全部种上了玉米。”

    “如此甚好。皇上对玉米能否广泛栽种一事相当重视,更是对董大人您给予了厚望,特命咱家前来帮助和督促大人。如今看来,以董大人高瞻远瞩因势利导的能力,咱家怕是要提早回京向皇上禀报这一喜讯了。”

    "大人过奖。"董元卿淡道:“玉米能短时日内在陎州城地界内全面种植,府内官员与官差皆功不可没,卑职不敢贪功。”

    “哈哈,董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淡泊名利啊。殊不知,皇上最赏识大人的正是这一点。若是大宋官吏人人能与董大人一般坦荡无私恪尽职守,那我大宋必能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

    “大人所言甚是。”

    “卑职谨记大人教诲。”

    众人纷纷附和道。

    走至府衙内堂,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家常菜,鸡鸭鱼肉——那是一样都没有,只有几个煎蛋勉强算得上一道荤菜。

    董大人一向奉公廉洁,即使是钦差大臣来了也无法破例让他铺张浪费。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海公公的目光落在桌子中央的那一篮带着苞叶、散发着清香的玉米上。

    去年董元卿命钱三拉了两车玉米回京,这玩意自打被尚书大人董学林上贡给皇上,被皇上赐予一句“惊为天人,珍馐不换”的评价之后就成了皇亲国戚们趋之若鹜的抢手货。像他这种身份低微的宦臣自然是无福享用的,只能过过眼瘾,看着皇帝如甘如饴地尽情享用。

    “这是……” 海公公按下心头的狂喜,面上装作波澜不惊的模样,施然入座。

    “回大人,这便是玉米。”张经事回答。

    钱三心想老狐狸你装什么装,天天伺候在皇帝跟前,怎么可能没见过玉米。

    你没吃过玉米,还没剥过玉米叶?打死老子都不信。

    “据咱家所知,这玉米还未到收成的时候罢?”海公公疑惑道:“那这篮子里的玉米又是从何而来?”

    “回禀大人。”钱三回道:“篮子里这几个玉米是卑职在玉米地里摘的。大人有所不知,这玉米好种得很,有土有水就能种活,所以卑职就在府衙后院放耕具的那片地方沿着围墙也种了十来株玉米来玩玩。那十几株玉米种得早,按理说此时应当是能采收了,正好摘来给大人尝尝鲜。”

    海公公听完开怀大笑:“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看来咱家也是有口福了。”

    钱三:“不过卑职一介武夫,对种地的门道是一窍不通。这玉米究竟能不能吃,还是得请行家过来给大人仔细估量一番,以防不测之忧。”

    此时此刻,某位种地大行家正在屋里气急败坏地教魏承做功课。

    “八百遍了我都说了八百遍了!九加九等于十八,你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等于十五的!?那我问你,十加十是多少?”

    魏承搔头抓耳,吭哧半响才嗫嚅着说:“那就是……两个十呗。”

    晏宁气笑了:“两个十读作廿,写作贰拾。还两个十,你怎不说四个五啊!”

    魏承撇撇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